当前位置:首页 > 物流资讯 > 2021年,物流发展的五大主题

2021年,物流发展的五大主题

发布人: 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21-03-11 10:59:14 点击:2024

“两会”召开,物流再成网红话题。在此之前,《纲要》发布,蓝图绘就——到2035年,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物流强国首战之年,物流发展趋势如何?是机遇还是挑战?通过两会点题,参考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题案,我们总结出五大主题,供业内参考。

  

一、冷链,补短板之战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指出,我们的冷链物流是短板当中的短板。一组数字触目惊心,由于冷链物流滞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腐损率不到10%,而我国肉类的腐损率约12%,果蔬更高,约20%以上。

 

我国的冷链物流起步比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大部分的果蔬、肉类、水产品都在常温下裸奔,每年因冷藏不到位造成的损失超千亿元。

  640.webp (1).jpg

两会上,农产品上行、疫苗运输等这些目前颇受关注的热点都与冷链物流息息相关,注定了冷链会成为今年的焦点,发展的主题。

  

冷链不仅与疫苗运输密切相关,更于防疫工作不可分割,在疫情期间已经出现了一些冷链物流检查呈阳性的商品。所以需要通过加强、加大管理的力度,把整个冷链物流的体系建立起来,加大监督和管理,后疫情时代和双循环发展格局创建对冷链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冷链物流与农产品进城密切相关,对整个经济发展,特别对农村的振兴,将会起到一个关键的作用。冷链物流行业贯通一二三产,是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要摸清行业底数,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消费升级。

  

冷链物流的建设有助于生鲜流通系统的健康发展,为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提供品质保障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加大在冷链领域的基础设施投入,鼓励发展全国性综合性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加大全链条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同时提高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建立健全可追溯体系,以应对防疫常态化要求,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冷链基础支持。



  

提升从“最先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全链条的冷链流通率,满足人民群众对品质生活的更高要求。

  

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农业特点和居民消费习惯各不相同,要科学研判各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需求,结合国情,完善反映冷链物流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绿色,让物流更环保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物流建设进入重要日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

  

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是现行社会治理体系如何适应新业态快速成长的重要命题之一。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工作,继续完善与绿色发展理念相适应的行业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建设,加快实现包装减量化、绿色化和可循环

  640.webp (2).jpg

从法律法规建立和公共处理体系两个方面强化绿色物流建设,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利益最大化。大力实施“2582”工程,推行“瘦身胶带”使用,落实电商快件非二次包装;提高循环中转袋投放与可循环快递箱使用量,开展重金属和特定物质超标包装袋与过度包装专项治理。

  

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对绿色物流的落地深有体会。提出绿色物流是民生热点,单独建立的绿色物流循环体系无法实现行业间循环,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实现降本增效。

  

因此,要构建快递包装社会共治体系,强化社会意识,建设上下游共同参与的生态网链,调动更多社会力量融入新业态智能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进程,汇集全社会对快递包装问题的共治共享。推进绿色快递,共建绿色家园,人人有责,有了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快递包装会更加绿色。

 

秉承与行业共赢、与环境共生的理念,通过青流计划不断向消费者传输绿色可持续的消费理念。通过科技的力量,让快递寄递更绿色。

  

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三、联运,让物流更高效

  

多式联运,能较好地提高物流的效率,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多式联运还有很大的差距。

 640.webp.jpg 

202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大概是14.7%,要比发达国家高6个点左右,问题的症结就是多式联运方面存在着差距。

  

长期以来,作为大陆型国家,我国75%运输靠公路,铁路和民航都成了运输物流的小配角,物流运力结构不合理现象突出。

  

因此,《纲要》提出,构建物流强国,离不开合理的基础的运输网络。要以铁路为干,公路为基,水空取长,即构建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围绕经济核心区进行物流枢纽建设,围绕物流枢纽建设促进联运发展。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4个核心地区,看准未来全国经济联动的趋势,政府部门牵头,推动铁路、港口、航空、物流等企业信息系统对接,构筑全国多式联运公共系统建设。

  

例如,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不仅可服务支撑中部地区崛起,还可以郑州布局高铁货运,利用米字形高铁成网优势,依托郑州高铁南站和郑州机场积极发展货运空铁联运。

  

再比如:建设成渝地区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体系,加强成渝地区城市通江达海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相互配套、无缝对接的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体系。

  

我国内河航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影响了多式联运的发展,“十四五”期我国内河航运加要加快补齐短板。

  

有人建议,发行长江航运建设中央债券,用好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的市场投资机制,着力破解内河航运发展资金保障问题。一体规划、分步实施,推动内河“新一代航运系统”创新工程发展,开辟内河水上运输新航道。可为切中时弊。

  

当前,由于物流需求资源分散,以及铁路、港口相对封闭的经营管理模式等原因,物流业的“信息流”滞后于“物流”业务需求,传统物流管理模式下的多式联运仍面临着“数据孤岛”问题。数据共享不畅,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质量不高,都成为多式联运全链路数字化转型的潜在阻碍。

  

形成“江海直达、江洋直达、干支直达、铁水联运”,具备数据共享、资源共享、运力共享等数字化特征的智慧物流联运体系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总之,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统筹融合发展,实现陆水空多种运输方式相互协同、深度融合。推动城市内外交通有效衔接。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融合建设,并做好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协调。

 

其实,联运,不仅是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的联运,更有深遂的内涵。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融合发展。构建空中、水上、地面与地下融合协同的多式联运网络,完善供应链服务体系;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信息网融合发展。加强载运工具、通信、智能交通、交通管理相关标准跨行业协同。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能源网融合发展。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与能源设施统筹布局规划建设,充分考虑煤炭、油气、电力等各种能源输送特点。

  

四、农村,上行下沉共发力

  

今年的全国两会对于农村问题格外关注,为此与提振农村经济息息相关的农产品进程、工业品下乡、农村最后一公里、农村物流设施建设等问题受到了重视。

  

通过电子商务下沉和农产品上行,农村地区不论在消费端还是生产端都迸发出巨大活力。而不论是下沉还是上行,快递物流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农村物流对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乃至农村振兴均有重要意义。而农村物流发展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也意味着,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是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使命。农村,特别是偏远的乡村,是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正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离不开乡村物流支撑,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服务乡村振兴物流必不可少,

  

2020年,农村地区收投快件超过300亿件,带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出村销售超过1.5万亿元,物流快递已经成为城乡经济循环的重要渠道,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升级乡村物流,因地制宜推动邮快、交快、快快合作多模式并进,多品牌快递服务有效下沉,提高覆盖率,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村村通快递,完善物流配送网络,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打通农产品上行通路,助力把技术落在农业,把产值留在农村,把增收留给农民。

  

打通城乡流通渠道,让农民、产业与市场紧密衔接,从而实现一头助力乡村产业经济发展,另一头助力城市居民打造品质生活的作用。打通农产品进城产业链,搭建城乡现代商业桥梁。完善农产品进城的冷链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从乡村到城市的农产品配送体系,大大简化中间环节,让利农民和消费者受益。

  

物流不只是发挥运输功能,也将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无缝对接。以“互联网+农业+运输”的模式,让更多农产品走出去、更多的工业品沉下去。

  



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快递进农村”,今年强调“加快快递进农村”,从“支持”到“加快”的一词之变,侧面反映了快递进农村取得了较好成效,这既是中央对快递进农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为快递进农村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和更大的支持。

  

五、跨境,命运共同体的召唤

  

跨境物流,就是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物流。

  

去年至今年,受到疫情影响,中国与海外经济贸易往来受到颇多影响,海运、航空成本增加,全国两会针对这些新问题,提出要“推动国际物流畅通”的方针。

  

跨境物流,或称国际物流,对外贸企业走出去十分重要。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企业和商品的“走出去”、海外优质企业和商品的“引进来”是跨境物流的重要责任。在疫情期间,暴露出我国跨境物流的短板,可从航空,航运,陆运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我国跨境航空物流的主要短板,以货运机场问题为主。截至2020年底,我国货运机场发展与美国差距悬殊,境外通航167个城市,全国货运机队合计不及一家FedEx、UPS、DHL任何一家多。

  

在“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设郑州,鄂州等以货运功能为主的机场”基础上,国家在“十四五”相关规划中进一步明确郑州、鄂州机场发展定位,支持建设郑州、鄂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

  

同时加快建设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推进一批国际性枢纽港站建设,不断提升“空中丝绸之路”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依托国际航空枢纽,构建四通八达、覆盖全球的空中客货运输网络。建设覆盖五洲、连通全球、互利共赢、协同高效的国际干线邮路网,是未来我国航空物流的重要任务。

  

至于国际海运,虽然我国拥有较长海岸线,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达2530个,内河高等级航道达标里程达1.61万公里,但中国高端海运物流市场被外资把控。当前,国际航运系统通过收购和并购等措施,逐渐形成行业垄断,加上全球疫情影响,导致集装箱出口运价大幅上涨、众多航线爆仓缺柜以及准班率大幅降低。

  

国家拟统筹规划分散在商务、海关、交通等部门的国际航运监管职能,对重点航线海运价格波动、运力情况实施重点监测。防范国际海运价格上涨对冲我国稳外贸政策效果,帮助在全球产业链中有重要影响的外贸企业渡过难关。协调国有大型航运企业,稳定运价,彰显担当,保障行业安全,支持中国外贸企业“走出去”

  

国家将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我国国际海运物流企业的运力,增强我国物流行业国际竞争力。

  

我国跨境陆运,要进一步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优势,一方面可以尽快将当前的物流费用恢复到合理价位;另一方面建议开展“一单制”探索,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和物流运输效率。发展以中欧班列为重点的国际货运班列,促进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

  

发展多元化国际运输通道,重点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中尼印和孟中印缅等7条陆路国际运输通道

  

总之,要加快跨境物流建设,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重构与升级,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全球供应链服务中心,打造开放、安全、稳定的全球物流供应链体系。

  

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围绕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着力形成功能完备、立体互联、陆海空统筹的运输网络。打通断点堵点,连通上下游产业,全力以赴保障全球供应链畅通。

 

未来,我国当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战略性地构建起一个“以中国为核心,连接世界各大洲,通达主要目标市场”的全球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体系,提升全球连接、全球服务、提供全球解决方案的能力,支撑中国实现“全球买、全球卖、全球造、全球运、全球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