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流资讯 > 物流“金融减负” 刻不容缓

物流“金融减负” 刻不容缓

发布人: 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23-04-25 10:52:26 点击:2412

受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油价上涨等多种因素影响,国内中小微物流企业经营困难加剧,物流行业下行压力较大。

物流在内的实体经济复苏迫切需要金融支持。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延续实施至2023年6月末,将中小微物流仓储企业等纳入支持范围。

物流业迫切需要金融政策支持

01

当下物流企业普遍采取垫资运营,托运人在业务完成后一段时间才支付运费,存在大量应收账款。而物流企业需要及时支付司机工资或运费,资金压力无法传导。
近三年来,疫情导致大部分物流企业,包括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的经营出现很大的不确定性,收入下降。物流融资难的问题属于老生常谈,对于小微企业,这个问题依旧会长期存在,在经济下行期也越来越突出。

图片
银行

“作为专线流动资金的主要来源,理论上银行应该占主导地位。但实际从银行取得资金的案例凤毛麟角。



大客户为导向的金融机构


贷款附加成本巨大

根据央行统计,中国只有3%左右的小企业从银行拿到过借款,事实上,小微企业融资只不过是表面繁荣。”

央行《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显示,过去3年,中国银行家都将小微企业客户定位为银行战略发展中最重要的客户群 。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大政方针,银监会“三个不低于”是严肃的监管指标。真正的结果可以从贷款结构和新增贷款投放结构里面找到。从单列项目里销售额亿元的也被列入小微企业的行列,统计数据的适用性无从说起!

在经济下行期,绝大部分专线企业的经营受到了影响,盈利能力大幅下降,融资成本高和盈利能力的下降严重压缩了专线企业生存的空间,企业经营结果的恶化反作用于金融机构,从还旧借新发展成为借新还旧,继而稍好的企业被断贷、抽贷,压缩、退出,差一些的可能由于资金链断裂休克或者直接出局。

从财务角度分析,实收资本在专线企业中普遍不足,而在实际运营中,净利润也在近几年模糊不清,净利润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但由于行业整体竞争压力,行业已是红海一片,银行信贷是饮鸩止渴,信用贷款的12%的利息远大于8%的利润率,能代表专线企业当下运营的能力就是现金流,没有现金流谈利润谈发展毫无意义。

(1)企业长期发展的资金缺口大
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放开,各行业产能复苏,专线物流的拓展也派生出资金需求。
在专线物流企业整合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包括企业业务升级费用、线路拓展费用等。一条新线路的成功铺设与正常运营需要耗时1-2年,投入超过100建设费用,此时,专线物流企业存在大量线路开辟和运营管理资金需求。虽然目前部分专线物流企业依托代收货款业务补充了部分现金流量,但近年来代收货款业务不断萎缩以超过20%的速度逐年下降,未来靠这一业务补充现金流难以为继,同时代收货款业务还面临法律监管缺失、风险巨大等弊端。
(2)企业资产轻盈化,融资需求难以获得满足
通过对专线物流企业调研发现,专线物流企业运输车辆主要以协议车辆为主,工作场地多是租赁而来,其自身仅有叉车、托盘,属轻资产企业,生存能力弱、贷款风险大,并且财务状况不透明监督成本高,业务难以进行信用评级。虽然部分发展中专线物流企业为拓展业务或租赁场地需要大量资金,但因为自身无抵押物及良好的信誉评估,无法满足担保公司担保要求以及商业银行信贷条件,因此无法获得所需资金。甚至部分银行将物流业列入禁入、严入放贷的行业。传统正常渠道融资难以获得满足,部分专线物流企业转而选择在非正式的金融市场寻找融资渠道,主要有民间借贷市场、私募股本、企业互保加债转股等,民间融资无形中增加了专线物流企业的经营成本,进而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金融纾困政策落地缓慢

02

虽然交通部出台了再贷款的减负措施,但交通物流再贷款要真正落地还有较大难度。
难点一:
金融机构仍然以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应对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的融资需求;很多银行对于物流企业本身贷款信贷额度不高,提供的金融产品为传统的抵押类信贷产品,不适合轻资产为主的物流企业。银行缺少针对物流行业等服务业的动产质押类信贷产品,仍然需要资产抵押、政府担保、税收达标等
由于货主较为强势,不愿意确权、银行征信难以保障等问题。银行提供的产品企业不需要,而企业需要的产品银行不提供,就此出现银行和企业供需错位而导致的“双向惜贷”现象。
再贷款进展缓慢原因:
1、“专项贷”政策持续性欠佳,银行无动力。
2、运输市场萎缩、坏账率攀高,银行车贷业务已停止
3、再贷款贴现1.75%。作为规模化产品授信项目、受规模所致,由于采用面签和单体尽职调查审核原则,投入收益不成比例,达不到设置项目组的条件。
4、以往车贷项目以商用车销售公司担保为主。商用车销售企业业绩萎靡,资质下调;
5、银行缺乏车辆运营数据支撑、小微企业抵押物不足、无法建立起增信模型,无法针对小微企业设计信贷产品
6、银行再贷款项目实施面签原则、受疫情影响,多数银行信贷业务处于暂停状态。
亟需打通多项“瓶颈”

03

三年来大型物流企业的资金循环状况并没有大的根本性改变,而中小微则更为严重。 
“本次政策将中小微物流仓储企业等纳入支持范围,进一步扩大了享受政策的企业范围,符合物流业整合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提供一体化、集约化物流服务的特性。对于一些疫情期间由于园区关闭、仓储下滑、经营困难的物流企业迎来利好机会。
但不得不提出的是,目前,我国物流成本中利息等融资成本仍然占有较大比重,下一步如何通过金融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来降低物流成本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措施如下

(1)明确金融增信指标体系

物流企业可参考的指标包括:融资主体经营状况包括年总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增速、营业时间等,资产水平情况包括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款项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率等,设施设备情况包括自有运输车辆、挂靠运输车辆、运营网点、仓储面积等,管理及服务情况包括管理制度、质量管理、业务辐射面、固定客户数量、顾客投诉率、当前服务对象数量等;

人员素质包括:企业人员数量、中高层管理人员数量、业务人员数量、具有行业组织认证的专业人员数量等,信息化水平包括运输网络系统、仓储网络系统、电子单证管理情况、货物跟踪、客户查询等,未来新增业务,现有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金额,现有正常运营车辆占总车辆比例,现有正常运营车辆单车月度平均行驶里程等等。根据指标重要性,选取利率影响因素构成一套完善的金融增信指标体系,并根据所服务对象实际情况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实现对相关融资主体增信评价指标的科学评价,提升融资需求方金融信誉,获取更高信贷资金。

2构建专线物流企业金融增信数据库
拟定科学合理的评价评价指标体系是对专线物流企业进行金融增信的基础,但获得真实可信、科学合理的数据是对专线物流企业进行有效评价的关键。除了传统数据获取方式之外,还要依托现代化手段在更大范围内获取、识别、清洗、汇总等相关数据,逐渐建构动态数据与静态数据相结合,大数据与典型微观数据相结合,正式数据与软调研数据相结合金融增信数据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