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流资讯 > 中国物流行业面临转型升级 无车承运人收官在即

中国物流行业面临转型升级 无车承运人收官在即

发布人: 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9-01-25 10:11:19 点击:486

物运输经营者。这个来自美国的概念伴随着中国公路货运发展的需求异地而生、成长壮大,在“互联网+”的赋能下,成为高效化、科技化物流的最佳实践,并很快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彦林告诉记者,自2013年“无车承运人”概念被提出以来,2016年交通部试点落地,至2017年初,经批准的无车承运企业近300家,试点企业为229家。“试点一年后,仅2017年累计整合社会零散运力45万辆,与传统运输模式相比,车辆里程利用率提高50%,交易成本降低6%-8%,司机月收入增加了30%-40%,收货时间由2-3天降低到几个小时。拉动了整个物流行业的升级换代。”

465764338436989254.jpg


“据统计,到2017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2.1万亿元,物流业总体市场规模达到8.8万亿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物流市场。2018年快递量已经超过500亿件。同时,随着效率提高,全国快递单价从2012年的18.56元/件降至2017年的12.36元。”据李彦林介绍,尤其是在经济发达、交通设施便利的东部地区,“无车承运人”试点效果尤为明显。“据预计,2018年上半年,仅江苏地区试点企业平均完成运量就达到56.3万吨。而试点的业务覆盖了干线运输、城市配送、农村物流、集装箱运输等领域,表现出强劲的成长性和可扩展性。”


记者了解到,在试点期间,已有一批企业率先抢占物流大数据“蛋糕”,其中包括公路货运的满帮集团,以及依托多式联运物流大数据将车、船、货、港融合的物润船联等。

268908174412793511.jpg


“无车承运在试点期间已经逐步呈现出规模化、标准化的趋势。”满帮集团运满满副总裁谭远江认为,未来,无车承运的服务和管理将会真正的由虚向实,产品也会做得更加扎实,促使人工操作转向系统化和自动化,强调责任兜底、信用体系、标准化作业流程,最终体现在资金利用率、运力成本等方面的降本增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