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物流产业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电商等平台的崛起,各种产业向物流产业的融合正在走向深入,制造业与物流业“两业联动”,并逐步走向商贸业、金融业等多业联动,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圈、产业融合体正在形成。在日前举行的第五届中国能源物流产业大会上,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董事长、河北物流产业集团董事长李建忠认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物流业将处于物流产业地位提升期、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形成期和物流强国建设期的“三期叠加”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全面的创新改革、全面的平台整合、全面的结盟合作、全面的诚信建设等“四个全面”将成为普遍现象和重点任务。
能源物流市场高度分散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德荣指出,随着信息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产业生产管理模式、商业模式、人们生活模式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源和环境矛盾的加剧、新能源的开发,我国能源结构将出现新的变化。如今,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的实施,产业向西部的转移,能源开发和能源空间布局正在发生变化,我国能源物流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
新奥能源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昌伟介绍,目前,我国物流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物流行业进入整合期,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物流需求呈现多层次、多元化需求的状态,其中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的重点。但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发展水平较低、运营成本高、标准化推进缓慢、运营秩序规范程度低。
上海网盛运泽物流网络有限公司总裁袁国锋认为,我国物流面临着困境,其中物流企业面临运输市场供大于求、信息不透明、交易成本高、融资难、应收账款周期长、散乱差导致的恶性低价竞争,违约风险加剧。据统计,物流仓储最大空置率达50%,物流运输空载率达40%。同时,物流园区面临区位优势不明显、功能定位单一、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而且,政府面临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受限、要素资源配置不合理、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安全监管的压力。
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服务司货运与物流管理处处长战榆林指出,我国物流市场还是高度分散的,高度分散带来的就是监管的难度和竞争的激烈。由于监管部门的监管乏力或者监管能力不足,造成了很多运输企业为了获得利益对装备制造企业提出了配置上的要求,迫使装备制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或多或少为了获得市场的份额,有些时候可能会出现迎合运输企业的要求,不按标准生产,最终扰乱了市场合理的议价机制。
“互联网+”促进能源物流集约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能源物流面临着新的形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刘虹认为,未来市场将是互联网的天下,能源物流企业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借助供应链金融,更好地深入融合,才能获得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其中,“互联网+”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创新,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引领了整个发展“新常态”。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要全面推进创新创业,全面激发市场活力,用新技术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董事长、河北物流产业集团董事长李建忠认为,我国物流产业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大力发展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通过有效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交易模式,不断完善交易、交割和服务功能,更好地整合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社会总交易成本。从战略高度看,“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演进的新形态,对物流产业的创新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物流产业的创新发展打造了新的升级版。一方面,通过引入“互联网+”这种新型理念,物流企业可以有效地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整合与优化,从而有助于企业提升服务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竞争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落实“互联网+”这一新兴战略,物流行业可以打破原有的封闭式、粗放式的发展格局,形成一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市场机制,促进集约化经营优势发挥出巨大的功效。
国家铁路局运输监管司副司长何杰表示,铁路运输与物流特别是能源物流息息相关,能源物资在铁路运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利用“互联网+”手段,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构成经济、绿色、便捷的能源物流新格局。目前,国家铁路局正在全面梳理铁路行业监管责任清单,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不断释放市场活力,铁路运输市场的开放将对能源物流产业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能源物流企业将获得改革所带来的红利。
供应链金融服务于能源物流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刘虹指出,现在我国的能源体系就是规模扩张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面临全面性的环境制约,清洁能源发展严重不足,传统的化石能源过剩。而现有的机制抑制不了,包括体制障碍、机制障碍、市场障碍,能源供应没有脱离主要依靠粗放式的发展和进口,非化石能源还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能源变革、能源革命,传统的能源必定会被新的能源替代,在新形势下,整个能源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能源革命需要借助互联网思维和技术,重塑能源产业,构建安全、清洁、高效的环境。
李建忠认为,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我国能源物流产业迅速崛起,成为新常态下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驱动。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为我国流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基础,也为我国能源物流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其中,物流金融是为物流活动提供金融服务的,也是为金融产品提供物流服务的,是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有机结合,是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有机结合的物流延伸产品,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物流企业也实现了增值服务。
供应链金融是比物流金融更广的一个概念,是在供应链的多环节、全过程中提供的金融服务,简单地讲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从概念中不难看出,供应链金融的重点是选择核心企业,而这个核心企业的选择恰恰是那些实力强、信誉好、品牌过硬的大型企业。只有这样的企业,才有稳定的供需网络,并在供应链上下游的客户群中占有支配地位,因此这些核心企业倍受银行青睐。随着社会化生产方式的不断深入,近年来中小企业的融资增速已经高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要谋求更大的发展,迫切需要获得更多的资本支持,但是单个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的放贷。为此,中小企业必然依附于核心企业,让银行以供应链模式,向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企业进行融资安排。这样,银行跳出了单个企业的局限,站在产业供应链的全局和高度,通过盈利模式和风险控制手段的创新和突破,通过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资信捆绑来提供授信,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而实现了供应链集群上的互利共赢。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